贺金生 ( 教授 )
个人简历
教学与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基本情况
贺金生,男,博士,1965年出生,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计划(973)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化学计量生态学研究。已出版论著章节9篇,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约22353次(Google Scholar),其中SCI引用约15749余次。Email:jshe@pku.edu.cn。办公地址:兰州大学生物楼518,思雨楼217。教育经历
1984.9-1988.7,兰州大学生物系, 理学学士,植物学专业
1988.9-1991.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理学硕士,植物学专业
1995.9-1998.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理学博士,生态学专业
1999.7-2002.8,哈佛大学进化与生物学系博士后 (生物学)
工作经历
2018.1-,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
2017.7-,北京大学新体制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
2010.9-2014.10,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9.3-2012.5,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
2008.8-,北京大学生态学系教授
2007.10-2008.1,瑞士苏黎世大学环境研究所,联邦工学院植物研究所,Visiting Professor, 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
2007.1-2016.5,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副主任
2002.8-2008.7,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副教授
1999.7-2002.8,哈佛大学,博士后
1991.6-1999.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副研究员
学术任职
国内外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
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2020
北京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2017-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2018-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8-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草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20-
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2020-
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2021-
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2004-
《生物多样性》编委,2009-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Associate Editor, 2008-;Editor,2019-
《应用生态学报》编委,2021-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编委,2021-
Faculty Opinions,Faculty member,2021-
荣誉与奖励
获得的奖项
200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第3完成人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第5完成人
2016年,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第10完成人
获得的荣誉
1998年,中科院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博士论文“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的格局和过程”
2006年,北京大学“宝洁”奖
2007年,瑞士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金 (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
2007年,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5年,北京大学“宝洁”奖
教学与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化学计量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的成绩包括:
1 系统研究了我国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子,阐明了我国草地优势植物以及土壤的C 、N、P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GCB,Oecologia, Biogeosciences 等);
2 系统研究了中国草地优势植物功能属性特征,发现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植物生态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遵循热带、温带地区的规律,证明植物生态属性之间存在趋同演化关系 (Ecology, New Phytol 等);
3 研究了青藏高原草地地上和地下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发现地下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多样性一样,对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未来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Nature Communications, GEB 等);
4 基于长期监测和实验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温暖化会降低高寒草地的生产力稳定性(Nature Communications),而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组成的改变,引起了植物根系垂直分布的变化,这在草地生产力维持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PNAS);
5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持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全球变化研究平台,包括“增温-降水”控制实验、高寒草地养分调控实验、高寒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系统及水位影响的实验。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高寒草地草种创新、生态修复与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研究,2022.09-2025.09,主持,10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130065),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形成及全球变化下的维持机制,2022.1-2026.12,主持,293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32192461),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原优势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生产力形成机制,2022.1-2026.12,主持,352.5万元;
主要已结题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507700),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物源制约因子及其应用技术研发,2020.1-2022.6,首席,2031万元;
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项目,2020.7-2022.6,主持,3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1630009), 高寒草地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2017.1-2021.12,主持,289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1570394),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开花物候和繁殖输出的影响,2016.1-2019.12,主持,直接经费70万元;
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气候变化专项” (2014CB954004), 土壤系统碳动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2014.1-2018.8,首席科学家,22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481),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水位降低和氮沉降的响应,2013-2016,主持,82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创新群体”成员 (31021001/31321061/316210911),中国陆地植被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2011.1-2019.12,3期, 50万元/每期;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 (XDA05050304),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2011.1-2015.12,主持,900万元;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31025005), 植物功能属性与化学计量生态学,2011.1-2014.12,200万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C06B00), 藏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稳定性维持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7-2010,60万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计划, 2010CB950602), 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主要过程及碳源汇机制,2010.6-2014.12, 研究骨干, 120万元;
中日韩A3前瞻计划项目 (Asia 3 Foresight Program): Quantifying and predicting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in East Asia: toward a network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7-2010, 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叶功能属性特征及环境的修饰作用,2007-2009, 主持,39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创新群体”成员: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成员,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温带草地根系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个体、种群和功能属性的关联 (2005-2007), 主持,45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我国温带草地碳库分布、动态与气候控制 (2003-2006), 专题主持,50万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计划),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2002-2007),研究骨干(专题主持),90万元。
研究成果
发表文章
冯天骄, 张智起, 张立旭, 徐炜, 贺金生. 2021.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凝结水影响因素及作用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42: 456-468.
陈哲, 汪浩, 王金洲, 石慧瑾, 刘慧颖, 贺金生. 2021. 基于物候相机NDVI估算高寒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植物生态学报. 45: 487-495.
井新, 贺金生. 202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关系的研究: 回顾与展望. 植物生态学报. 45.
蒋胜竞, 冯天骄, 刘国华, 贺金生*. 2020. 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草业科学. 37: 685-702.
李熠, 唐志尧, 闫昱晶, 王科, 蔡磊, 贺金生, 古松, 姚一建. 2020. 物种分布模型在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及保护中的应用:以冬虫夏草为例. 生物多样性. 28: 99-106.
关振寰, 刘国华, 贺金生*. 2020. 草地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分析. 草业科学. 37: 703-717.
贺金生, 卜海燕, 胡小文, 冯彦皓, 李守丽, 朱剑霄, 刘国华, 王彦荣, 南志标. 2020. 退化高寒草地的 近自然恢复: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 科学通报. 65: 3898-3908.
贺金生, 刘志鹏, 姚拓, 孙书存, 吕植, 胡小文, 曹广民, 吴新卫, 李黎, 卜海燕, 朱剑霄.. 2020.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制约因子及修复技术. 科技导报. 38: 66-80.
张智起, 张立旭, 徐炜, 汪浩, 王金洲, 王娓, 贺金生*. 2019. 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呼吸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草业学报. 28: 164-173.
贺金生. 2018. 新时期草地生态学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 中国植物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刘安榕, 杨腾, 徐炜, 上官子健, 王金洲, 刘慧颖, 时玉, 褚海燕, 贺金生*. 2018.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下生物多样性: 进展、问题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 26: 972-987.
张则瑾, 郭焱培, 贺金生, 唐志尧. 2018.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评估. 生物多样性. 26: 572-577.
林笠, 王其兵, 张振华*, 贺金生*. 2017. 温暖化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非季节性冻融循环. 北京大学学报. 53: 171-178.
李颖, 林笠, 朱文琰, 张振华, 贺金生. 2017.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属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 535-544.
杨新宇, 林笠, 李颖, 贺金生. 2017.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及碳组分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 765-774.
戴国华, 朱珊珊, 刘宗广, 陈立同, 贺金生, 冯晓娟. 2016.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中脂肪酸的分布特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6: 756-766.
徐炜, 马志远, 井新, 贺金生*. 201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进展和展望. 生物多样性. 24: 55-71.
徐炜, 井新, 马志远, 贺金生*. 2016.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测度方法. 生物多样性. 24: 72-84.
贺金生, 于贵瑞. 2016. 中国全球变化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 “生物学十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报告.
贺金生, 张齐兵. 2016. 缘分在高原延伸. 生命世界. 6: 4-13.
张齐兵, 贺金生. 2016. 青藏高原上的神奇生命. 生命世界. 6.
武丹丹, 井新, 林笠, 杨新宇, 张振华, 贺金生*. 201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 北京大学学报. 52: 959-966.
林笠, 王其兵*, 贺金生*. 201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发生季节性潜育化及其生态学意义. 北京大学学报. 52: 1161-1166.
米兆荣, 陈立同, 张振华, 贺金生*. 2015. 基于年降水、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蒸散的高寒草地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生态学报. 39: 649-660.
汪浩, 于凌飞, 陈立同, 王超, 贺金生*. 2014. 青藏高原海北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对水位降低和氮添加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38: 619-625.
黄园园, OLBRECHT Luise, 杨晓霞, 贺金生*. 2014. 养分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 911-918.
徐敏云, 贺金生. 2014.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草业学报. 23: 313-324.
杨晓霞, 任飞, 周华坤, 贺金生*. 201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38: 159-166.
任飞, 杨晓霞, 周华坤, 姚步青, 王文颖, 温军, 贺金生, 赵新全. 201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对模拟增温的生理生化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33: 2257-2264.
石岳, 马殷雷, 马文红, 梁存柱, 赵新全, 方精云, 贺金生. 2013. 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质量: 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通报. 58: 226-239.
方精云, 朱江玲, 吉成均, 唐志尧, 贺金生. 2013. 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刊. 28: 182-188.
杨莉, 师生波, 贺金生*. 2013. 青海省玛沁县冬虫夏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草地学报. 21: 467-473.
王广帅, 杨晓霞, 任飞, 张振华, 贺金生*. 201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非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年度贡献. 生态学杂志. 32: 1994-2001.
贺金生. 201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从储量、动态到模式. 中国科学. 42: 252-254.
李英年, 赵新全, 张法伟, 杜明远, 汪诗平, 贺金生. 2011.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移地植物叶片的碳氮特征. 西北植物学报. 31: 788-794.
耿燕, 吴漪, 贺金生. 2011. 内蒙古草地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35: 1-8.
贺金生, 韩兴国. 2010. 生态化学计量学: 探索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统一化理论. 植物生态学报. 34: 2-6.
徐冰, 程雨曦, 周文嘉, 甘慧洁, 贺金生. 2010.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植物叶片与细根属性在种间及种内水平上的关联. 植物生态学报. 34: 29-3.
杨 阔, 黄建辉, 董 丹, 马文红, 贺金生. 2010. 青藏高原草地植物群落冠层叶片氮磷化学计量学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34: 17-22.
周鹏, 耿燕, 马文红, 贺金生*. 2010. 温带草地主要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 植物生态学报. 34: 7-1.
刘畅, 任艳林, 贺金生*. 2009. 草地造林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511-518.
魏天凤, 任艳林, 曾辉, 贺金生. 2009. 降水改变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动态变化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533-540.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唐志尧, 贺金生, 于丹, 江源, 王志恒, 郑成洋, 朱江玲, 郭兆迪. 2009.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生物多样性. 17: 533-548.
韩文轩, 吴漪, 汤璐瑛, 陈雅涵, 李利平, 贺金生, 方精云. 2009. 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叶的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855-860.
马文红, 杨元合, 贺金生, 曾辉,方精云. 2008. 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38: 84-92.
王向雨, 胡东, 贺金生. 2007. 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生物量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62-67.
韩梅, 吉成均, 左闻韵, 贺金生*. 2006.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11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的影响. 生态学报. 26: 326-333.
李海涛, 贺金生, 倪志诚, 周榜第, 李乾振, 沈文清. 2004. 西藏拉孜县草地植物群落的TWINSPAN分类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6: 31-36.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2004.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 问题与展望. 科学通报. 49: 1226-1233.
朴世龙, 方精云, 贺金生, 肖玉. 2004.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植物生态学报. 28: 491-498.
贺金生, 方精云, 马克平, 黄建辉. 200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为什么野外观测和受控实验结果不一致. 植物生态学报. 27: 835-843.
方精云, 朴世龙, 贺金生, 马文红. 2003. 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33: 554-565.
贺金生. 2003. 美国生态学会的“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创刊. 植物生态学报. 269.
崔海亭, 黄润华, 方精云, 李迪华, 沈泽昊, 刘鸿雁, 贺金生. 2003. 是园林建设还是景观破坏?--评颐和园的修坡植草工程. 北京观察. 10: 44-46.
刘峰, 陈伟烈, 贺金生. 2000. 神农架地区锐齿槲栎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4: 396-401.
刘峰, 贺金生, 陈伟烈. 1999.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学通报. 671-676.
贺金生, 刘峰, 陈伟烈, 陈灵芝. 1999. 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群落干扰历史及更新策略. 植物学报. 41: 887-892.
贺金生, 陈伟烈, 李凌浩. 1998. 中国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2: 303-311.
贺金生, 陈伟烈, 刘峰. 1998. 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萌枝过程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2: 385-391.
贺金生, 陈伟烈, 王其兵. 1998. 长江三峡地区优势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植物学报. 40: 453-460.
贺金生, 陈伟烈, 江明喜, 金义兴, 胡东, 路鹏.. 1998.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生态学报. 18: 291-299.
贺金生, 陈伟烈, 谢宗强, 胡东 . 1998.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类型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生态学杂志. 17: 1-6.
王其兵, 李凌浩, 刘先华, 贺金生. 1998.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有机碳及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2: 409-414.
李凌浩, 林鹏, 王其兵, 贺金生, 何建源, 刘初钿, 金昌善, 陈仁华. 1998. 武夷山不同林龄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比较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9: 18-22.
贺金生, 王其兵, 胡东. 1997. 长江三峡地区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其再生能力. 植物生态学报. 21: 512-520.
王其兵, 贺金生, 陈伟烈. 1997.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样性. 5: 241-245.
贺金生, 陈伟烈. 1997. 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 17: 93-101.
李凌浩, 林鹏, 王其兵, 贺金生, 何建源, 刘初钿, 金昌善, 陈仁华. 1997. 武夷山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1: 393-402.
贺金生, 林洁, 陈伟烈. 1995. 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的现状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 3: 213-221.
林洁, 沈泽昊, 贺金生, 陈伟烈. 1995. 珙桐群落学特征及群落环境分析. 植物学通报. 12: 71- 78.
江明喜, 金义兴, 贺金生, 陈伟烈, 沈泽昊. 1995. 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4: 356-361.
谢宗强, 陈伟烈, 梁松筠, 贺金生. 1995. 三峡库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7: 82-87.
贺金生, 陈伟烈, 王勋陵. 1994. 高山栎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18: 219-227.
贺金生, 王勋陵, 陈伟烈. 1994. 试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5: 378-384.
谢宗强, 陈伟烈, 梁松筠, 贺金生. 1994. 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61-65.
贺金生, 陈伟烈. 1992. 对旱生植物、旱生形态、硬叶植物及硬叶常绿阔叶林概念的认识. 植物杂志. 36-37.
王勋陵, 贺金生, 黄韵珠. 1991. 臭氧对蚕豆(Vicia faba)光合作用的影响及Mefluidide的防护效应. 生态学报. 11: 189-190.
其他成果